半岛·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BANDAO SPORTS

名师风采

全国模范教师高立荣

来源:农学院

作者: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8-01-26

高立荣同志是陕西省榆林农业学校的高级农艺师,榆林市政协委员、市拔尖人才、省管专家、全国模范教师。从1998年以来承担实践教学、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和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另承担省科委农业研究项目,可称得上是榆林农业战线上的一颗明星。近几年,他兢兢业业,钻研农业,对榆林农业事业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育成了“榆荞三号”品种:继八五期间育成了“榆荞三号”品种以后,又采用回交育种法,用日本荞麦“信浓一号”品种作轮回新本(抗倒性强、产量高、但生育期长、在陕北不能成熟),用内蒙荞麦“822品系”作非轮回亲本(生育期短、籽粒商品性好),经过5个世代的回交选育,育成了综合生产性能近似“信浓一号”品种,但生育期缩短了10天,适宜陕北种植的荞麦品种。经参加全国荞麦品种区试、陕北荞麦品种区试的结果表明,比目前推广的荞麦品种增产10%—20%,2000年12月,被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榆荞三号”品种,开始在陕北等同类地区大面积推广。

在我国首次发现并育成荞麦半矮秆变异系,在自己试验的荞麦回交后代群体中,发现了荞麦半矮秆变异单株,经过了六个世代的提纯选育,育成了株高只有70—80cm,比正常植株的高度降低30—40 cm,并带有形态遗传标记。该项研究被列入了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7—2000年,97SM17)。经杂交试验,细胞学观察,蛋白质电泳测定表明,该变异属基因突变,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经项目查新表明,我国过去的文献报导中,未有相同的报导,属国内首创。该项成果通过了专家鉴定,认为“创造了荞麦新类型,为荞麦矮化育种、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种质资源,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并命名为“荞麦半矮杆变异系”。2001年被榆林市提名参加省科技进步奖评选。

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取得了显著效益:长期深入农业第一线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尤其是近年在陕北三边风沙滩区推广保加利亚辣椒品种和丰产栽培技术,种植面积发展到2—3万亩,形成了种植基地,产品主要销往南方各大城市,实现了产业化经营,成为榆林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典型。这里的农民文化素质低,祖祖辈辈种植粮食作物,而且广种薄收,耕作粗放,现在要改种辣椒,首先遇到的是不懂技术,高立荣同志经常深入村户,举办技术培训班,进行技术培训、示范,编写散发技术资料,编写了《陕北辣椒丰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专著,提高了技术培训效果。经过几年的宣传、技术培训、示范,群众基本掌握了培育壮苗,预防病虫害的技术,亩产量由开始的1000多斤,普遍增加到2000—3000公斤,亩效益比种粮食作物提高2—4倍,亩收入最低1000元以上,个别农户亩收入3000多元,大多数农户2000元左右,使群众真正尝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甜头。这一产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带动了运输业、闲散劳力就业机会。这项成果计划2001年秋季申报省政府推广奖。除此之外,还引进推广了“伊糜5号”糜子品种,成为靖边县南部山区的主栽品种,引进山西“黑谷一号”谷子品种,成为佳县的优质米品种,还参加了“辽豆10号”的推广、秸秆覆盖技术、玉米宽行密植等多项技术的推广。

提出了制约陕北目前粮食增产的因素是肥而不是水的观点:陕北是半干旱地区,常年降雨量300多毫米,目前粮食平均亩产只有50多公斤。人们普遍把低产的原因归罪于缺水,其实不然。本人长期深入农业第一线,发现农家肥严重不足是制约高产的主要因素,只要肥力跟上,陕北亩产量200—300公斤的田块较为普遍,提出了走少种高产、农、林、牧全面发展的生态农业道路。(详见《陕北白于山区建设生态农业现状与对策》论文)。

发表论文、撰写专著社会效益显著:98年以来,发表论文5篇,编写专著一本,其中《论农业新技术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篇论文在榆林日报发表后,北京四部大型刊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战略研究文库》、《改革开放20年理论探研》、《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论丛》要求转载。在陕西,收入《陕西省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与科教兴农研讨会论文专辑》,另被《陕西省农业职业教育》杂志转载。另一篇《陕北白于山区建设生态农业现状对策》被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在西安召开的《中国西部生态重建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交流,并收入理论集。另一篇“调整种植结构农民增产增收——三边风沙滩区辣椒产业经营调查”,对榆林市种植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还有“荞麦半矮秆突变体的植物学特征”在《遗传》杂志,1998年增刊发表。

高立荣同志分别于1993年9月和2001年9月两次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版权所有: 半岛·综合体育官方网站 All rights 陕ICP备12005935号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高新技术产业园西环路1号 邮编:71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