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BANDAO SPORTS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榆林日报】帮扶手记

来源:组宣部

作者: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7-06-28

 王保应一家的不幸遭遇

516日,我去吴堡县郭家沟镇刘家墕村走访我的包扶对象王保应。听村干部介绍,这两年,王保应一家的日子不好过,先是他妻子连续三年住院看病,接着他自己又因为胃穿孔做了手术,术后还没有恢复好,他的父亲患癌症去世,家中接二连三的遭遇,让本来幸福的一家人顿时陷入了困境,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因为他的遭遇,我常常想着要去看看他。王保应一家现租住在县城,之前联系了多次,均因为各种情况,没能见上。

63日,星期六,联系了一下,他刚好在家。等我到了他租住的房子跟前时,他已经佝偻着腰站在门口等我,四十来岁的人,看上去更多的却是沧桑。他拉着我的手,一起走到他的家里,他的家总共不到十五平方米,住着他们一家四口人,他的儿子正在看书,墙上贴满了奖状。我询问起他的家庭情况来,他的妻子拿出一包看病、住院的票据给我看,我认真详细地看了他们两个人的病历,可以看出,2015年以来,他和妻子的健康状况一直不好,他妻子的病从肝炎到肝硬化,还患有脾巨大、血小板低、贲门静脉曲张三度,几次住院,花费了十多万元,现在通过长期服药控制。

我问她,现在吃药报销后还需要自己支付多少?他的妻子说,一个月大概还需要九百多元。我看了一下,在他家的炕上放着的都是药,这些药都不便宜。他妻子接着说,本来医院让每三个月去复查一次,可是家里实在拿不出钱,已经很久没有去复查了。就是以前看病的钱也多是向亲戚朋友们借的,现在是能借的都借过了,实在开不了口了,谁也没有想过,两口子年纪轻轻的还要靠政府养活。生病以前,丈夫在家里搞养殖,顺带着种点地,自己在城里带着娃上学,家里的日子也算是平顺。谁知道,天灾人祸无法预料,王保应去年突然得了胃穿孔,手术没做好,现在连腰都无法伸展,重活根本不能干。家里现在的重活全部靠还在上学的娃娃去干,自己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她自己高血压和血小板低的问题被医生再三嘱咐,一定要好好吃药维持,一旦发生内出血,怕人都保不住。这些年,家里的负担给孩子们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王保应的妻子一边说一边抹着眼泪。

详细了解了他家的实际情况,我记录了他们的看病花费清单,并向他们讲解了最新的健康扶贫政策,嘱咐他们保留好相关票据,等到县上的政策出台后,可以再报销一部分,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随后,我询问了他们现在的生活情况,得知,他们现在租住的房子月租费是180元,水费每月20元,电费是根据当月使用的情况缴纳。王保应说,已经几年没有给房东交过费用了,一则是没钱,二则妻子在病情好一些的时候,给房东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年,一家人申请移民搬迁,现在已签订了合同,下一步住进去,就不用再租房了。

我又问了两个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虽然说了一些,但可以看出,他们对政策不是很了解,甚至还有一些误会。我向他们详细讲解了国家在教育扶贫和资助上的一些政策,同时鼓励他们根据身体情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尤其是王保应,现在虽然不能干重活,但可以干些乡村道路保洁等工作,增加其家庭收入。同时,鼓励孩子们要好好上学,争取早日成才。

离开了王保应的家,我的心情很沉重。面对这样的家庭,我们不仅要落实医保、教育扶贫资助和低保救助政策,还需想更多、更有效的办法,帮助其彻底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

周培林终于同意搬出危房

根据今年的包扶安排,吴堡县寇家塬镇红湾村的周培林也由我包扶。周培林是一位58岁的妇女,现在家中只剩她1人,前些年丧夫,长女已亡,次女失联多年,因多年前家庭变故,本人精神受到刺激。她住在一孔破旧的土窑洞里,饮用水靠自己到沟里挑,以2016年收入情况看,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只有农业支持保护补贴450元,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61元,临时救助1000元。其实际年收入仅为转移性支付511元,无法满足她的正常生活。

516日,我第一次去了周培林家。因周培林外出,未能见面,只好隔着烂墙看了看她的居住环境。随后向村里的负责人了解她的家庭情况和生活状况,在今年的这次数据核实中,她才被认定为贫困户和低保户,我深深感到我们以往的识别工作确实很不到位。遭受家庭变故刺激后,周培林不会安排自己的家庭生活,常常处于没钱吃喝的窘境,我拿出300元钱交给村主任薛利兵,嘱咐薛利兵根据周培林的生活情况,购买米面油,并再三嘱咐村里负责人,要从精神生活方面给予她多一些的关心和关怀。

63日下午,我第二次走进周培林家,她正在做饭,我送上妇联带给贫困妇女的母亲邮包。周培林居住的是原始土窑洞,内墙很不规则,进门大约2米左右就开始拐弯,光线昏暗,墙面破烂,但收拾得倒也干干净净。因为第一次去时了解到,她本人不愿意进行危房改造且不同意镇、村为她维修住房,我再三询问她,如果政府给她重新找个地方居住愿不愿意去?通过反复沟通,她表示村里有一处自家老人留下的住房,如果改造好了她愿意去住。

于是,在周培林的带领下,我和镇、村负责人一起去看她想居住的窑洞。走了很远的山路,在一个杂草丛生的院落里看到两孔年久失修的窑洞,顶上有洪水侵袭过的痕迹。可以想象,就是把房子维修好,一旦遇到山洪,这里仍旧是危房。况且,通过刚才的找寻,这个窑洞的出路并不好。我和镇、村负责人再次与周培林本人讨论,究竟怎么样解决她的住房问题才是最佳的选择。最后,在征得她本人的同意后,决定在院子里修建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平房,屋顶装上保温层,确保保温隔热,使她能搬得出、稳得住。同时,将破烂的院墙和大门拆除并整体新建。在吃水方面,为了彻底解决她的取水困难,要硬化院子,新建集雨窖,安装自吸泵实现自来水入户。周培林听了这个想法,也表示同意。

天色渐暗,在返回的路上,我心中五味杂陈,我包扶的9户贫困户中完全无自身脱贫能力的就有5户,这几次到贫困户家里“解剖麻雀”也给我深深地上了一课。被划进吕梁片区的吴堡县,贫困程度远远比我之前看到的要深。如何更精准地把扶贫举措落到点上,解决好类似这部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打赢这场硬仗中的硬仗,让贫苦群众过上好日子,我们肩上的责任不轻,还需再鼓一把劲、再加一把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