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2015年4月7日 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五年再次来陕视察,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充分体现了对陕西发展的极大关心和对家乡人民的深厚感情。特别是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发挥科教优势服务创新驱动战略、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做好以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为重点的就业工作等提出明确要求,并突出强调“扶贫先扶智”,脱贫致富要从根儿上把教育抓好,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教育工作、推进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全省教育系统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拔掉穷根,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倾斜力度,完善教育精准扶贫机制,切实抓好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决不让贫困家庭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教育是阻止贫困代际相传的最有效办法,更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一个贫困家庭至少能有一人掌握实用技术、实现就业,就能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就能通过增强“内力”实现自我“造血”拔穷根。目前,我省共有普通高校92所(含12所独立学院)、成人高校16所、中职学校567所,另有职业技术培训机构9407所。从总体就学情况看,我省已具备了让每一名贫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职业教育或高等教育的能力和条件。去年以来,我们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职教会精神为契机,以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改革为重点,着力在畅通中高职衔接、高职本科衔接通道,加强职普沟通,整合中职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完善资助补贴政策等方面下功夫,推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覆盖。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努力实现让每一名贫困家庭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拥有一技之长,帮助他们依靠技能解决就业、拔掉穷根、改变命运。2014年全省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6%,高职毕业生就业率88.14%,与全省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基本持平,职业教育的就业形势较好。今年高职院校仅通过综合评价形式招收学生规模将占到全省高职招生总规模的一半左右,加上“三校生”(技校生、中专生、职高生)单招考试、拔尖人才免试等途径,可以说,中职升高职的通道已经完全通畅;计划将中职学生通过“三校生”单招考试升入本科计划由原来的200名增加到1200名左右,将专升本招生学校扩大到除“985”“211”院校外的所有普通本科院校,并将招生计划总规模由原来的5%提高到15%,还在6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开展了与转型发展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本科生试点,大幅提高优秀中、高职学生升入本科的比例,进一步搭建职业教育贯通的“立交桥”,努力为广大学生提供不同层次、满足不同需求的职业教育。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将在招生计划下达、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就业帮扶等方面继续向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倾斜,督促市、县政府和教育部门落实好职业教育免学费、补生活费等民生政策,有效解决好贫困家庭孩子接受职业教育的现实问题。通过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获得脱贫致富的能力。做到培养一个青年、掌握一技之长、落实一份工作、致富一个家庭。同时,我们积极联合省级有关部门,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主阵地,整合培训资源,重点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加强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技能技术,提高务工就业能力。
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人才和智力是关键。我们将通过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等措施,拓宽农村学生就读重点高校的升学渠道,并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学费、生活费补助,办理助学贷款,为贫困家庭学生能够上大学上好大学创造条件,让更多勤奋好学的优秀贫困家庭学生有机会到中、省属重点大学深造、看到更多希望,并鼓励学生毕业后回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切实为贫困地区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2014年全省下达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本科专项计划3490名,比2013年翻了一番多,另外省属本科一批录取高校还招收省级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学生880名,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学生就读重点高校的机会。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教育部确定的重点院校每年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孩子录取人数比上年环比增长不低于10%的比例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逐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的长效机制,将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优秀学子。
在基础教育方面,继续坚持教育投入向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倾斜,集中力量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推进力度,重点保障贫困地区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改善学校生活设施,办好必要的教学点,力争用3-5年时间使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通过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特岗教师、大学生支援西部等教师政策配套计划和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优质的义务教育。进一步提高资助政策的精准度,坚决落实好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就学升学政策,围绕健康和教育两大重点,对连片特困地区困难家庭儿童给予从出生开始到义务教育结束的全程关怀和全面保障。集中力量解决教育公平中的紧迫问题,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实现教育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贫困地区孩子感受到教育发展变化、享受到教育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