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路遥
作者:王志强
光阴荏苒,岁月如流。转瞬间,我们延大中文系73级同学毕业47个年头,班长路遥逝世已31年。11月17日是路遥的忌日,每当这时就会想起路遥和我们全班同学共同学习生活的日日夜夜。
认真听课 勤奋读书
我班是延安大学中文系第一届工农兵学员,有31名同学。路遥的床头摆满了书籍,他痴迷于中国文学经典,大量研读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烂熟于心。他研究毛主席诗词,阅读徐志摩、艾青、李季、贺敬之、郭小川等的诗歌和沈从文、冰心等的散文。我经常翻阅他的“床头文学”。他床头还摆放着《鲁迅全集》《家》《春》《秋》《子夜》《四世同堂》《茶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保卫延安》等现当代文学名著。世界名著有《高老头》《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悲惨世界》《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红与黑》《哈姆雷特》《毁灭》《死魂灵》《斯巴达克思》,等等。
1975年春,在他的带动下,我们班掀起了一股新的读书热,全班同学都在读柳青的《创业史》《铜墙铁壁》和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他策划要带领全班同学去长安,邀请柳青讲学,去北京大兴县跟随浩然体验生活,并亲笔上书请求校党委“开门办学”。
班务活动 精心组织
路遥做班务工作认真细致、井井有条。他找我谈心,鼓励我积极进步、刻苦学习、奉献祖国,但更多的是谈文学。他推荐我进校乐队,吹笛子兼拉小提琴,同时跟我学习吹笛子。
1973年末,学校搞元旦晚会,他组织了班上四位同学创作了组歌《我们生活在杨家岭》。他请延安作曲家丁永光谱了曲,去姚店钢厂并派董培华同学到驻延部队借来服装,他亲自策划导演,参加全校的文艺演出。成功的大合唱,唱出了工农兵大学生的心声,震动了具有光荣传统的延安大学校园。
1974年春,路遥等班干部与系领导申沛昌和任课老师带领我们班分赴延川、延长两县宣讲中央文件。同年夏,组织同学到甘泉校办农场,开辟道路,垦荒种田。冬季再赴铜川三里洞煤矿写作实习,聆听冯玉萍作事迹报告,下井体验生活。
1975年初夏,我班教学实习,任课老师带领多数同学南下宝鸡秦川机床厂,路遥率领张子刚、高其国等7人小组北上榆林报社写作实习。他们一边采编写稿,一边参加社会活动,组织7人小合唱,演唱《游击队之歌》《毕业歌》《大刀歌》《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等革命歌曲,参加榆林的演出,得到报社同仁的高度赞扬。
1976年元旦前夕,学校筹备文艺晚会,系上责成我们班代表中文系演出。路遥大胆设想,想让全系师生共同演唱《黄河大合唱》,大家认为作品难度大,演出效果难以保证。他又决定排演难度较小的《长征组歌》,他精心组织策划了由中文系三个年级的师生共同参与的120人的合唱团在学校演出,气势磅礴的大合唱再次轰动了延安大学。
课堂听讲 课余创作
路遥课余创作成果丰硕。那时的他诗歌创作进入后期。1973年冬,以他为主集体创作了组歌《我们生活在杨家岭》。1974年2月,路遥、张子刚、许卫卫、白正明四人创作了长达230行的诗歌《烈火熊熊》,又收集了全班同学的43首诗歌,还有路遥的另一首《爆破手》,编辑成诗选《烈火熊熊》的油印小册子,全班同学人手一册。
大二那年,路遥创作了大量散文作品,稿件纷纷投向全国各地的文艺杂志,但公开发表的不多。我负责到收发室领取信件和报刊杂志,路遥的信件杂志最多,基本上是各地报刊社寄来的。后来他对我说:“以后来杂志你先看有没有我的文章,有就送我,没就送你,我看不过来。”记得发表在《陕西文艺》(今《延河》)的两篇散文《银花灿灿》《灯火闪闪》,全班同学争相传阅。
1975年中期,路遥临时借调于《陕西文艺》杂志社做编辑工作,编辑之余,他与和谷合作创作了《红卫兵之间》。回校后和我谈话间他说:“我做了半年编辑工作,比我在校三年也学得多。”是年秋,我班和74级同学一同赴吴堡实习采风,他和张子刚巡回到各公社点上检查、采风,他写了许多民歌,同时创作了散文《黄河老水手》《不冻结的土地》等。他和李知、董墨合作,写成长篇散文《吴堡行》,发表于《陕西文艺》杂志。
这时的路遥同时创作短篇小说。一天,我在他的床头翻书,他忽然递给我小说《父子俩》的初稿,并说:“请你拿去看看,这是我的初稿。”记得文章不太长,就五六页,用圆珠笔写成。几天后,我送还给他,并与他交谈,他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那是送你的!”我高兴地收起了文稿,记得他还送过我另一篇小说原稿。
邀请名家 亲自讲座
1974年,班长路遥计划:邀请陕西部分名师陆续给班上作讲座,他策划着邀请他所熟悉的省内几位文学名家,第一位请的便是曹谷溪老师。曹老师声情并茂的诗歌创作讲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他请来白龙、梅绍静老师讲授诗歌创作;邀请晓雷、李天芳老师讲授诗歌、散文创作,韩起祥老师讲授曲艺创作。他又从西安请来了董墨、李知和陈忠实老师,分别讲授散文和小说创作。
那时,陈老师的短篇小说《高家兄弟》和梅老师的长诗《兰珍子》刚发表不久,在全国引起了轰动,让我们耳目一新,羡慕不已。
在我们毕业前夕的1976年初夏,路遥亲自给我们班作了讲座,以此圆满完成讲座计划。他讲座的题目是《浅谈散文创作》,他用了四节课的时间,既是对前几位老师讲座的总结,又是他近年来创作实践的经验之谈。讲到自己的创作、材料积累时,他风趣地说:“写作材料的积累就像做豆腐一样,富人家里的豆子一瓮瓮,满满当当,豆腐做出一锅又一锅;穷人家的黑豆一升一升地量,空空荡荡,豆腐只做出一锅豆子就没了……”路遥讲得头头是道,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讲到主题和材料时,他在黑板上画了一架飞机和几门大炮,用几门大炮从不同角度同时射向一架飞机的形象比喻,阐述“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创作特点。
路遥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语言和贴近生活实际的创作讲座,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使大家颇受启发,获益匪浅,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此后,他还受邀为低一级的中文系74级同学作了讲座。
链接:http://szb.ylrb.com/html/2023/20231116/20231116_006/20231116_006_01_7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