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新闻讯(霍喜龙)如何使农民的“铁杆庄稼”创造经济效益,如何让传统的红枣给贫困户带来稳定收入是县委书记王华一直思索的问题。一年一季的红枣成熟季即将到来,又该如何破解红枣增产不增收难题?9月3日,王华利用双休日,带领县委办、林业局、工业商贸局等部门有关负责人深入红枣加工企业调研全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并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座谈征询意见,共同探讨寻求吴堡红枣产业的发展“门路”。
政府副县长寇俊仁陪同调研。
全县共有120余家红枣加工企业和个体加工户,2016年正常生产的却不到30家。王华在黄河枣业、光大枣业以及红满园枣业公司,详细了解了企业的生存状态、冷库容量以及今年的加工“备战”情况,认真询问了加工能力、发展思路。并深入“挂面哥”电商大户正在打造的线下加工厂房——挂面哥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调研项目建设进度。
黄河枣业加工设备齐全,由于去年红枣市场不景气,未进行正常生产;光大枣业虽是省级龙头企业,由于市场的冲击,已经停产五年;红满园枣业则目前还在加工库存,向太原一家电商平台供货、薄利多销。王华指出,当前,全县正处在精准脱贫的关键时期,红枣加工企业不仅要正常运行,在创新中寻求突破,与电商企业联合打开红枣销售新渠道,还要优先收购贫困户红枣,保障贫困户有稳定收入。特别是光大枣业拥有全县规模最大的厂房,标准化程度最高的设备,闲置停产就是资源浪费,一定要重拾信心,与电商平台联手,打通销售新渠道,尽快启动运行,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在政策的扶持下发展,并带动贫困户增收。
座谈会上,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家山镇党委书记王德烽,政府副县长寇俊仁以及林业局、工业商贸局负责人分别就挂面、红枣产业的发展提出意见;红枣、挂面加工企业代表以及电商负责人分别就挂面、红枣产业营销提出建议。
王华指出,全县脱贫攻坚任务重、压力大,贫困户虽有红枣,但红枣收入得不到保障。去年政府给于红枣加工企业补贴扶持,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但本地枣农却未受益,红枣有收成没收入,导致大多枣农放弃管理、放弃采摘。作为全县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主导产业,近两年红枣收入占比越来越小。
王华强调,今后,县委、政府坚定不移地壮大红枣产业,三年内计划改良六万亩,对红枣优生区枣树进行降枝、疏密、塑形,科学管理,提高吴堡红枣的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充分调动枣农的积极性。今年,县上将重新调整扶持政策,平衡企业与枣农之间的利益,鼓励红枣加工企业勇担社会责任,保底价优先收购吴堡红枣,既要让枣农受益,保障贫困户收入,还要扶持红枣加工企业健康发展。
王华指出,红枣加工企业还必须转变营销模式,和电商企业无缝对接,开辟网上销售新渠道。同时,扭转单一的加工方向,捕捉市场信息,研发新品种,提前行动加工鲜枣。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引导枣农在秋雨前抢收红枣,优先消化县内红枣。同时,电商企业也应将发展方向延伸至加工领域,利用县上原有红枣加工企业闲置设备和厂房抓紧启动加工项目,吸纳合作社入股,形成“电商+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建立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既降低运行成本,又保障贫困户红枣收入稳定,实现企业和枣农双赢。
王华强调,吴堡县红枣营销人才严重短缺,政府牵线、企业自选,红枣加工企业应立足吴堡本地招聘留得下、稳得住的精英营销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