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综合体育官方网站、中德学院
赴延安职院、陕能院调研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报告
为加快推进我校“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步伐,破解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4月9日-4月13日,校党委委员、副院长辛田、中德学院副院长杨珂一行22人到延安职院、陕能院进行学习考察。
一、调研任务、内容
序号 |
项目部门 |
重点内容 |
负责人 |
1 |
人事处 |
人事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制度,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相关制度等。 |
李英 |
2 |
科技处 |
组建教学科研团队、技术研发团队等相关制度以及成效;与校外科研院所、企业合作情况;科研制度建设。 |
马俊涛 |
3 |
实训中心 |
1+X证书管理制度;高技能人才管理办法;技能等级工种资源库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制度;公共类实训项目开发情况;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情况。 |
何仕轩 |
4 |
矿业系 |
双高办运行情况及档案管理;双高建设资金投入情况;双高建设相关激励机制。推广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具体情况。推动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编制,立体化教材出版情况;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学校与产教融合型企业合作情况。 |
钟凯 |
5 |
化工系 |
化工类人才培养方案如何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融合;专业群标准库建设;专业群共享型专业基础课范围;专业群实训教学体系搭建情况。 |
高玫香 |
6 |
机电系 |
模块化课程的建设方法;共享型基础课程的建设方法;工程案例的模式;活页式教材、立体教材、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情况。 |
李威君 |
7 |
管理系 |
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建设情况;专业全人才培养方案。 |
段宏 |
8 |
医学院 |
人才培养方案中产教融合、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设置;医学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情况;课程资源建设;学生社会服务情况;1+X证书开展情况;学生的增值评价建设机制。 |
贺五四 |
9 |
专班组 |
服务产业链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搭建基本思想;专业群管理运行的机制,相关制度建设情况;专业群实训基地搭建核心要素;跨专业创新教学团队建设情况;高水平专业群专班工作机制。 |
朱亚平 |
10 |
中德学院 |
双高专业群建设方案有关国际交流与合作指标。 |
杨珂 |
二、学习调研方法
1.实地学习考察
通过实地参观俩校校园环境、行政办公楼、教学区、实训区等,学习兄弟院校先进建设经验,助力我校煤矿智能开采技术专业群建设。
2.访谈、查阅文献资料
通过与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座谈,后期的电话咨询,查阅资料等方式学习先进的教学和管理理念,为我校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思路。
三、学习考察成果与启示
1.人事处学习心得
调研两家院校中,陕能院人事相关制度(专业群带头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比较健全,延安职院2024年各部门年度考核任务正在审核中。人事处应参考兄弟院校好的做法,进一步健全学校人事管理制,形成操作性强的人事管理体制。
2.科技处学习体会
“双高建设”是国家出台的一个标准,各高校要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实现自我超越。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必须紧紧依托现有的条件,充分发掘潜力,在对标对表的基础上实现追赶超越。延安职院在项目管理、平台建设、团队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材料比较完善。陕能院提供的《科研创新团队管理办法(试运行)》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可以弥补我校在这方面的制度空白。在与两所兄弟院校的学习交流中发现各有优势,在“双高”建设中一定要扬长避短,比如核心论文的达标,在高职院校中通常表述为高水平论文,在项目建设方面,由于科技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可以借助秦创原建设、继续教育、技术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弥补,最终实现达标的目的。
3.实训中心学习成果
考察发现兄弟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卓有成效,引企业到校园,让学校和工厂融为一体,课堂与岗位融为一体,工人与学生的角色融为一体,达到了显著教学成效。学习借鉴两所兄弟院校资料准备良好做法,初基础材料外,还需要大量校企合作、对外交流、社会服务相关的材料,这也是当前我校的短板。根据兄弟院校的情况,实训中心可将为吴堡县企业捐助设备、退役军人培训、免费送技能下县,开展榆林市技师高级技师水平评价等作为社会服务的范畴列入。
4.矿业工程系学习启示
一是高水平专业群布局:两所院校均结合自身原专业布局基础及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科学规划专业群布局,组群逻辑清晰,能深度融入专业群文化内涵建设(延安职院“圣地”文化),延安职院已建成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其中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由石油和化学工程系承建,培养石油和化工行业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专业群包含石油类专业(石油工程技术、智能油气开采技术、油气储运技术、油田化学应用技术、油气地质勘探技术5个专业)、化工类专业(石油化工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3个专业)、消防工程专业(建筑消防工程技术1个专业)共计三大类9个专业。石油类的5个专业,在省内高职院校中仅延安职院开设,学科专业优势明显。其中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为国家骨干专业、陕西省重点专业、陕西省一流专业,智能油气开采技术专业、油田化学应用技术专业、油气地质勘探技术专业为陕西省重点专业,2022年,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获批陕西省高水平专业群。
陕能院建成国家特色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5个,现有全国煤炭行业教学名师3人,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10人,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
二是实训基地建设:建成省级高职示范实训基地,直观实物实训设备与数字化实训设备融合教学,实训基地管理规范,管理规程上墙、台账精细管理,楼宇文化丰富。延安职院化工技术实训中心和石油天然气实训中心是“陕西省高职示范实训基地”,设备总值达3000余万元,实训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实训、技能鉴定和企业技术服务与职工培训需要,被国家化工教育协会和陕西省人社厅批准为行业和省级技能鉴定培训基地。先后在周边省市20多个大型国企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开展专业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实习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人才培养模式:高水平专业群整体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岗课赛证”实际需要进行课程重构,由各二级专业模块化组建。延安职院石油化工技术高水平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设立一个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执行各二级专业单独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业教学。重要课程前移(前四学期),次要课程转线上学习考核,满足国家要求“2.5+0.5”,实际“2+1”;认知实习第一学期,一天左右;见习实习第四学期,一周左右;顶岗实习最后,6个月。重视职业技能大赛,将大赛标准、内容融入教学课程、形成学练赛创培养模式。
四是现代学徒制:一方面校企间可以招工即招生,实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在最后一学期实习期间,签订原实习协议改为现代学徒制协议。
五是专业群内共享课程:挑选专业群各专业均涉及课程5门左右,实践过程中体现专业个性差异。
六是深化课程改革:延安职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成果80%在教学方面,以区域特色专业为基础,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先建成在线课程、再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线上线下一体化打造(基础课程建设难度较大)。延安职院单个专业平均花费200万元打造课程资源。教材立项编写,先作为校本教材,满足教学周期后及时申报省级优秀教材、国家级优秀教材,建设周期长;立体化教材、活页式教材均指数字化教材,实物教材中有二维码链接网络资源、PPT、微课(不建议使用数字人,评国家精品课程有难度,动静比6比4左右较合理。网络培训课程、企业员工培训与考核均针对企业特定岗位人员;企业数字化工程案例指有关技术、安全、工程等成功案例,可以是企业项目验收报告。
七是师资队伍建设:两所院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教师培训等措施,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均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延安职院夏侯与5所国外高校合作培育教师。
八是校企合作:两所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成效显著,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就业机会,也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延安职院所有专业实习对口率92%以上。
5.化学工程系学习启示
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兄弟院校建议群内各专业单独制定符合教学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搭建时要合理规划共享课程、实训项目等。关于教材编写过程中,群内专业所需教材较多,建议优先选择有资源库的课程进行教材编写,教材的体例不必有固定模板,根据专业的不同、课程性质的不同灵活选择合适的体例,建议教材首先编成校企合作教材。关于专业群实训教学体系搭建,要体现“基础技能+专业特色+综合技能+创新能力”,能提供正常教学资料佐证即可。关于工程案例编写,将企业的安全、技术、工艺等方面的案例转化成教学案例。
6.机电工程系学习启示
需打造高素质师资团队,以延安职院机电系专兼职教师总数已超过50人,博士学历的教师有1人。我系现有专兼职教师31人,团队暂无博士学历。在校学生人数方面,延安职院有1400多名学生,我系的学生数量稳定在1600人左右。机电系教师资源结构性短缺严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质量发展。延安职院机电系成功建设了多个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的实验实训基地。其中,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作为该系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典型代表,充分展示了校企合作建设的优势。延安职院在把握政策文件方面表现出色,值得深入学习。相比之下,我系在实训室建设方面仍处于系统规划阶段,缺乏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大型实验实训基地支撑,不利于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
课程资源与教学改革方面:目前制约我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因素在于师资数量和质量的匮乏,直接导致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难以提速;同时,教育理念需更新,要与时俱进,这是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另外,教学设施投入的不足,成为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表现在3个方面:对纯教学软实力建设的经费投入有限;教师在专业学术研究上的投入不足;教学管理部门对相关政策文件的研究不够深入,影响了教学改革的推进。基于上述问题,导致学校标志性成果短缺,要进一步挖掘内部资源,加强成果的总结、提炼,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和品牌效应,推动我校高质量发展。
7.管理工程系学习启示
通过本次学习考察,深刻感受到我校与兄弟院校建设成果相比已然拉开了距离。除硬件建设外,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教学标志性成果数量少、质量不高,比精品课程建设,目前我校尚无一门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教学能力大赛、学生技能大赛、教学成果、教材建设、资源库建设尚需发力。我校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作应进一步加大硬件投入力度,积极培育创新团队,迎头赶上。管理系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中存在先天不足:同一个专业大类数量不足,尚需梳理组群逻辑、标志性成果分量不足等。在积极申报高水平专业群培育项目的同时,以课程建设(教材)为切入点,提前部署、稳打稳扎,力争在取得初步成效后,申报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8.医学院学习启示
成功的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不仅设备齐全,而且与企业有深度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需要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课程设置要紧跟行业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知识的时效性和实用性。我院将充分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9.中德学院学习成果
延安职院虽然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有短板,但善于借助外部资源拓展思路,开展相关工作。陕能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内容较丰富、方向多维,善于总结成果,提炼与归集完备。